1.历史上有哪些神秘消失的古代文明?

2.哥伦布是哪国出生,他比郑和早出航海吗?谁更伟大?

3.欧洲的异域风情是什么?

4.明代初年,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特殊的历史意义

5.红沙湾生态观光园攻略红沙湾景区

6.极地旅游建议极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哥伦布遗址公园,哥伦布市位置

吕金波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北京 102206)

摘要 北京是世上罕见的具有山区、平原和盆地的城市,两大山脉(燕山和太行山)交汇之地,两大古代人类工程(长城和大运河)交汇之地。目前,北京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6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建议将温榆河—大运河沿线作为未来北京发展的中心线。

关键词 地质文化 世界城市 长城与大运河交汇 温榆河—大运河规划中心线 北京

北京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6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元大都和明北京对世界的影响深远,这些都与北京的地学背景有关系。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与世界地质公园分布见图1。

图1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地与世界地质公园分布图

北京位于北纬40°,东经116°附近,是世界上少有的燕山与太行山两大山脉交汇之地,少有的长城与大运河两大古代人类工程交汇之地,少有的具有盆地、山地和平原的城市,少有的具有铁矿、煤矿和地热的城市。最高峰门头沟区东灵山,海拔2303m,最低通州区柴厂屯,海拔8m,高差达2295m。西山产煤,北山产铁,盆地和平原产地热。最明显的地学特征为维理士描述的山前“北京湾”,“北京湾”东南口为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形成的北京平原,永定河从西山流出,潮白河从北山流出,中间的温榆河由西北部山区分水岭内水系汇集而成。

1 对地质文化概念的理解

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以非洲乍得的托麦人Toumai为例)最多有700万年的历史,人类文明仅有5000年的历史,人类史与地球史相比约等于零,太短了。所以人类文化必须纳入到地球这本大书中去解读,解读地质大书与人类文化的关系称为地质文化。

地质文化研究的是地质与文化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地质现象对人心理产生美的作用。美是人类特有的感觉,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裸露的历史远比穿衣的历史长得多,出现了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艺术,人类对自身器官的欣赏由来已久,文学作品几乎是人类自画像的描述,地质景观的拟人化是地质文化研究的对象。人类进入文明后,达到了孔子所说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喜欢高山大川是对男性美欣赏的结果,喜欢江河湖海是对女性审美的结果,喜欢植被是古人类对毛发欣赏的物化,喜欢洞穴是对人类最早家园的依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是对高山流水和谐美感的赞誉。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对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歌颂。

以地质为基础、以文化为目标、以美学为对象,推进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是地质文化学科建设在北京的具体体现。

建议成立地质文化研究会,宣传46亿年地球史对5000年人类史的作用,从现代地质学角度弘扬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如《山海经》、《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从地质学角度开启对四大名著的研究(如黛玉为炭质页岩,桃源结义在拒马河洪积扇溢出带涿州,水帘洞为岩溶洞穴、花石纲为经岩溶作用的石灰岩运输);凸显名山大川的地质科学内容(泰山为太古宙变质岩,黄山为燕山期花岗岩,峨眉山为玄武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公园(丹霞地貌,雅丹地貌,桂林岩溶)。

2 北京是中国地质文化的摇篮

北京是中国地质文化的摇篮,诞生了“震旦系”和“燕山运动”等中国特有的地质学术语,培养了两位总理(国民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成就了影响青年的地质学家杨钟健,竖起了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李四光,走出了众多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质文化影响了共和国的缔造者。1921年9月29日,时年28岁的同志给住在北京三眼井胡同的杨钟健写信,申请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杨钟健研究过马兰黄土,对周口店猿人遗址沉积物(①—⑩层)进行过划分,时为“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

共和国缔造者指导了中国地质工作的方向。1950年2月17日,出访苏联,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并题词:“开发矿业”。

3 长城与大运河两大古代人类线性工程在北京交汇

长城长约6000千米,按照纬向展布于中国北方的山脉中,是世界上最长的墙。京杭大运河长约1794千米,按照经向展布于中国东部的平原上,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两大工程一纬一经交汇于北京,体现了刚柔相济之美,增添了北京世界城市的内容。

3.1 长城

长城沿着纬向,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000千米,横跨中国北方7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墙,体现了阳刚之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2 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沿着经向展布于中国东部2市4省,全长约1794千米,有2500多年的历史,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是世界上最长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体现的是阴柔之美。虽然大运河尚未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掩盖不了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

北运河上游称温榆河水系,即发源于十三陵盆地的东沙河、关沟的北沙河、寨口的南沙河和玉泉山的清河。地质上处于潮白河洪积扇与永定河洪积扇的交汇处,两个洪积扇的溢出带水源丰富,成就了京杭大运河的最北段,是大运河的起点。

4 北京是第一个具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

2006年9月17日,在英国北爱尔兰首府Belfast召开的第2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房山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使北京成为全球第一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与门头沟、石景山、海淀和昌平等山区并称为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1867年,美国学者Pumpelly R.发表了第一篇有关中国地质的论文[1],1882年德国学者Richthofen F.V.提出了“震旦系”地层名称[2]。1918年瑞典人J.G.Andersson发现了周口店园区,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洞穴碎屑堆积物中发现了第一颗完整北京猿人头盖骨。

地质公园北部大石河流域有百花山-白草畔园区、圣莲山园区和石花洞园区。大石河源头的堂上村诞生了《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大石河北岸煤层之上为侏罗纪火山岩构成的亚高山草甸景观百花山-白草畔园区,大石河北岸煤层之下为北方罕见的小型岩溶盆地景观——圣莲山园区。石花洞园区发育岩溶洞穴群,洞层最多(8层),裂隙渗透水沉积的石盾最多(200多个),为世界之最;毛细渗透水沉积的石毛(银狐)稀有,滴水沉积的石笋叠置关系和微层理明显,流水沉积的石旗美丽,池水沉积的月奶石发育好,有被钙华掩盖的唐代题字,有《水经注》中记载的孔水洞[3]。

地质公园南部拒马河流域有白石山园区、野三坡园区、十渡园区和云居寺-上方山园区。拒马河源头的白石山园区发育大理岩峰丛地貌,野三坡园区发育岩溶峡谷地貌,十渡园区发育华北地区最为典型的房山地貌(新近纪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的组合形态)[4]。石门花岗岩体的热力变质作用,烤白了高庄的汉白玉大理岩,成为紫禁城、明清皇陵和园林的唯一石料区;烤白了云居寺-上方山园区所在的云带山,故有云水洞、云居寺之名[5]。

5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地质背景

目前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和明十三陵。挖掘这些遗产的旅游地学背景,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有深远的意义。

5.1 长城(北京段)

长城北京段东起金山岭、中过慕田峪、西至八达岭,地质构造托起了长城,体现了阳刚之美,使得长城(北京段)沿线最为壮观。

登上金山岭,你会发现长城内外无论山岭,还是河流,都是东西走向。长城脚下的沉积岩层,长城南侧的火山岩和古北口侵入岩体,也都是东西向延长的,这是因为本区为印支东西向构造带的组成部分。

慕田峪长城呈西北—东南走向,1.5亿年前形成的长圆闪长岩体使得东南长城低缓。越过16号敌台后,12.2亿年前形成的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使得长城脚下岩石变得陡峭,直上牛犄角,高差达500米。

八达岭海拔1015米,地质背景为花岗杂岩,岩石上的长城最为雄伟。八达岭地区为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包括侵入体120个,出露面积540.45平方千米。在八达岭城关拐角处的岩壁上,一条基性岩脉沿山而下,恰似一条青龙,故名“青龙桥”。

长城沿着纬向,随着火成岩体上下起伏,达到了自然与人类工程完美统一的效果。

5.2 故宫

故宫是北京城区的中心,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紫禁城的名称借天空的紫微星坛而来,体现了天子居中的思想。故宫西靠,南临通惠河,是在元大都高梁河之阳修建的,地质上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中部。

5.3 周口店 “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园区,体现了人类最早的家园,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洞穴,沿着马家沟组灰岩走向发育,裴文中和贾兰坡各发现3颗猿人头盖骨。周口店猿人的发现结束了自19世纪末荷兰军医E.Dubois发现爪哇猿人以来,猿人是人还是猿的争论,确立了猿人在人类演化史中的地位。

5.4 颐和园

颐和园以万寿山为中心,占地2.9平方千米,其中湖泊面积约占3/4,体现了刚柔相济的湖光山色,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万寿山的造景岩石为坚硬的红庙岭组砂岩,是在距今2.4亿年前的二叠纪形成的,形成了万寿山的山色。

昆明湖底部为奥陶纪马家沟组石灰岩含水层,遇到万寿山二叠纪红庙岭组砂岩的阻隔,极易形成泉水,形成了昆明湖的湖光。

1996年12月28日,昆明湖进行了240年以来的第一次清淤,通过取样研究获知,昆明湖水起始于3500年前,3000年前稳定成湖,水生植物开始繁衍,公元1750年前属于天然湖泊。1750年对湖区进行开挖,形成了今日的景观,湖水的面积和深度增加了1倍,湖区从此变为人工湖[6]。

5.5 天坛

天坛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北京城东南,地质上处于永定河洪积扇的溢出带,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减缓,水源丰沛,溢出地表,所以在天坛的东面形成了龙潭湖,北面形成老舍描写的《龙须沟》,西面建设天桥。湿地般的地质环境为建造天人合一的天坛创造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

5.6 十三陵

明清陵寝是我国明、清两朝皇帝营建的文物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死观。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按照地灵兽说,十三陵后靠为玄武,盆地南面的红泥沟龙虎台(中更新世黄土)为朱雀,西面的卧虎山为白虎,东面的龙山为青龙。东面的龙山为元古宇龙山组的命名地,形成了突出的龙脊。1934年,张文佑在龙山东坡的石灰岩中发现了三叶虫化石,把这套灰岩作为寒武系的底部,建立了华北显生宙的第一套地层“昌平组”[7]。西面的卧虎山岩石为元古宇雾迷山组白云岩,含有大量的硅质条带,白云岩风化后显出白色条带,看起来很像虎皮纹。

6 古代北京曾为世界城市的证据

古代北京曾为世界城市的证据有三,即,马可波罗描述的元大都,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华文化,哥伦布首次西航时曾携带致中国北京大汗的国书。

6.1 马可波罗描述的元大都

《马可波罗游记》第二卷,把元大都称为汗八里(Kanbalu,突厥、蒙古语,帝城)。书中对元大都的宫殿、园林、城市、商业、人口、纸币、石炭、天文等进行了详细描述,使得元大都成为东西方历史中最为辉煌的世界城市[8]。

6.2 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华文化

明朝的永乐皇帝定都并命名了“北京”。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一共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30多个国家,最远达非洲东海岸。

定都并命名“北京”的永乐皇帝和航海家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期的开拓者,郑和船队纵横西洋,加强了明初中国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说明当时的北京对亚洲和非洲的影响巨大。

6.3 哥伦布首次西航时曾携带致中国北京大汗的国书

哥伦布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中国。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先后4次远航(1492—1504)到达了美洲大陆,误认为到达印度,形成了“印第安人”的错称。

现藏西班牙巴塞罗那阿拉贡王室档案馆内的拉丁文手稿,包括1492年签发的通行证(Salvoconductos)和王室介绍公函(La Carta de comendaticia)2个文件。通行证书写:“我等现派遣哥伦布率快帆艇三艘,取海路驶向诸印度地域……”。王室介绍公函书写:“自我等某些臣民及其它来自贵国之人士得知……”的下文,正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中国的话,是哥伦布反复向西班牙王室宣传“大汗契丹”的情况,因此,王室介绍公函就是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所说的致中国大汗的“国书”。

根据年证,笔者认为,这位中国大汗就是明朝弘治皇帝朱祐樘,即葬在明十三陵泰陵的明孝宗,说明北京在明朝中期对欧洲影响巨大。

7 温榆河—大运河为未来发展中心的建议

构成北京发展的地学要素为“北京湾”和“温榆河—大运河”。北京从古至今一直沿着南北中轴线建设,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应该以地学为背景,实现科学发展观。未来若以温榆河—大运河为发展中心,一方面可以保护西部古都风貌,发展东部新型经济区;另一方面依托华北大平原,将环渤海经济区连为一体。向西可以连接欧亚大陆,向东沟通环太平洋诸多国家,将北京建设成为发展空间广阔的世界城市。

参考文献

[1] Raphael Pumpelly.Geological researches in China,Mongolia and Japan[J].1867

[2] Richthofen Ferdinand von.China[M].Berlin:Verlag von Dietrich Reimer.1882

[3] 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1

[4] 吕金波等.北京西山岩溶洞系的形成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J].地质通报2010,29(4):502~509

[5] 吕金波.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色[J].城市地质2007,2(3):26~30

[6] 黄成彦等.颐和园昆明湖3500 余年沉积物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7] 张文佑.中国北部震旦纪与寒武纪地层之分界问题[J].国立北京研究院院务报1935,6(2)

[8]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M].北京:外文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历史上有哪些神秘消失的古代文明?

最近,美国海洋古生物学家捷米·杰克森宣布,他预测出人类一旦在地球上消失后,地球在数千年后的变化。

“三八线”的启示

当下苟延残喘的地球让众多的有识之士心怀忧虑。石油、煤炭、矿产和地下水的肆意开,几乎快要掏空了地球的内脏。地球要是有思维的话,一定盼望着人类尽早灭亡,也好让它轻松一会儿,自我恢复遍体的创伤。

自愈,地球真的能做到吗?污浊的空气是否可以恢复清新,广阔的海洋是否还会“鱼丁兴旺”,钢筋混凝土筑就的都市何时才会夷为平地?一句话,如果人类消失了,地球上人类存留的痕迹,究竟何时才会销声匿迹呢?

引起捷米·杰克森研究兴趣的是曾经战火分飞的韩朝交界处——“三八线”。那里自然景观恢复之快令人称奇,它是地球自愈能力的缩影。自1953年停战以来,在这片长250千米,宽4千米的狭长山区几乎无人涉足,成为地球上少有的一片净土。在战前,这里曾是稻谷飘香的农家乐园。战后被划为无人区后,如今,早已见不到乡村的丁点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漫漫沼泽和美丽的鹤鸟,呈现出一派原始的安详与生机。

有一段时间,杰克森全身心地痴迷于“三八线”地区考察,不到两年内他去了7次,3次险些弄响了那里的地雷。在获得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后,杰克森推测,如整个朝鲜半岛的人全部撤离,这里就会是另外一付模样。在那些拦河大坝夷为平地后,这里的自然栖息地就会很快恢复,野生动物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在重新长满橡树和李树的山坡上,到处都会看到水獭、亚洲黑熊、麝和本来即将灭绝的豹子。中朝边界一带的早已难得一见的东北虎也将大量繁衍。至于家禽家畜多数会被野生动物吃光。几百年后,除了狗等几种能够野化的动物外,人们曾经饲养的动物全部消失了。

随之消亡的不只是人类饲养的动物,人类亲手培育的植物和农作物也都会在一二百年后消失殆尽,也就是一千年左右,现在的朝鲜半岛就变成了纯粹的原始荒原。

纽约市的未来

杰克森很快就把目光转回的美国,确切地说是纽约。因为纽约是现代大都市文明的缩影。起初有人认为连建在丛林中的玛雅文明都会留下数千年的遗迹,更别说是岩石混凝土的现代文明了。可杰克森的研究结果证明,看似坚固的高楼大厦根本经不起时间的吹打磨砺,有时甚至像沙堆一样不堪一击。

科学家预测,如果没有人类的修复,随着气候的变化,由于雨雪的反复冻结融化,路面在十多年内就会出现裂痕。有了裂痕,水会渗入其中,水冻结后产生膨胀,导致道路上的裂缝越来越大,不久,裂缝中便会长出各种杂草和树木。5年之内,臭椿的树根就会遍布人行道,并顺便侵蚀下水管网。因为没有电力,排水泵已成一堆废铁,纽约地下水会很快涌出地面,用不了20年,就会水漫街区。纽约的建筑虽然木结构的较少,但顶多用200年,城市公园里的草坪就会被橡树和枫树取代,排水沟中会积满陈年的枯枝败叶。一旦干燥的荒草遭遇雷电,便会引发冲天大火,炽烈的高温缩短了人类遗迹的原有寿命……

杰克森的详细预测是,如果不发生地震,在支柱和构件毁坏之前,桥梁能坚持几百年,海尔吉特铁路桥因是钢质结构,所以是1000年后哈得逊河上最后消失的大桥。在这座大桥坍塌之前,纽约中央公园中已有鹿、熊和狼出没。到了下雨天,河流中到处是蛙声一片,河中大量的鲱鱼、雪鱼和贻贝,都是海鸥从海里叼来的。由于没有了垃圾,老鼠不是饿死,就是成了鹰鹫的食物。生命力极强的蟑螂因失去温暖的环境而走向灭绝。鸽子都退化成了岩鸽——它们最原始的模样。

各种成分的金属会在多长时间内影响动物,还是个未知数。可以肯定的是,几百年后,植物会吸收和溶解金属,使它们的性状逐渐减弱。油罐、化工厂、发电厂都是潜在的危险,它们可能会使下面的土壤永远具有毒性。丹佛国际机场旁边原先的军工厂就是典型例子。这个化学军工厂曾经生产过芥子神经性毒气、、凝固汽油弹等化学武器,二战之后还生产过杀虫剂。环保局早就认定这里是美国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人类消失500年后,这里广袤的草场上的狗群会成为秃鹫的盛宴。

因为没有了空气污染,匍匐植物和常春藤都生长旺盛,长着青苔的墙壁都会被这些植物掩盖。建筑物坍塌的地方,混凝土中石灰会使土壤中的PH值升高,长出桦树等植物。洋槐和橄榄树将使大气中的氮与其他元素化合成硝酸盐,苹果树下长满了向日葵和荨麻等植物,不同种类的鸟把它们的带向远方。胡萝卜、甘蓝、花菜和等不仅会恢复到难以食用的野生状态,甚至连形状会也变得面目全非。

实验证明石头建筑是最长寿的,这完全取决于它们坚密的内部结构,不仅合金玻璃建筑不能望其项背,连钢筋混凝土也望尘莫及,世界各地现存的人类文明遗址就是很好的佐证。即使如此,3000年后的某一时刻,中央车站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石质建筑也会轰然倒塌,确切地说,它们是因为有幸逃脱人类酸雨的侵蚀,而延长了自己1500年的寿命。全纽约最后塌落的建筑可能是华尔街上圣保罗教堂的某一面高墙,它是用地球上最坚硬的片岩建造的。能够目睹纽约最后荒凉的是斯腾岛上的4座巨大的垃圾山,它里面的玻璃和塑料要化成粉末需要近10万年的时间。到那时,新的工具使用者可能会知道怎样变废为宝利用这些东西为自己服务。

海洋幸免于难

人类是使地球动物灭绝的始作俑者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祖先从非洲、亚洲向世界各个角落迁徙之际,就是很多大型动物灭绝之时。首先是6万年前的澳大利亚,然后是1.3万年前的美洲大陆,随后是6000年前的加勒比群岛和2000年前的马达加斯加。凶猛的剑齿虎,巨大的海狸,多毛的犀牛、猛犸和乳齿象,还有汽车一样大的犰狳,都是在那些时间段开始消失的。值得庆幸的是,捕杀大型海洋生物需要技术和工具,才使它们没有完全灭绝,不然鲸、鲨鱼、海豚等早就踪影难觅了。

因为专业对口,捷米·杰克森对海洋似乎更有发言权。他认为人类一旦从地球上消失,遭受影响最小的就是海洋。相反,已近灭绝的体重达数百千克的绿甲海龟和因过度捕捞而非常稀少的鳕鱼用不了多久数量就会迅速增加。其次,没有了人类,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将在200年内逐渐消失,停止了氯和溴的排放,大气中的臭氧层将逐渐恢复,紫外线对珊瑚礁和浅海生物的损害会越来越小,筋疲力尽的海洋最多在1200年内恢复至原先状态。在哥伦布时代,至少有十几种海洋生物的体积比他驾驶的最大帆船还要大,当时在古巴附近的海域匍匐着数百万计巨大的绿毛海龟,哥伦布就是踩着这些海龟登上美洲大陆的。当然还有铺天盖地的海牛、海豹、海象和海豚生活在大洋的沿岸。那时,人只要闭着眼睛将鱼叉仍进海里,其收获就够美餐一顿的。

在刚刚过去的百年噩梦中,海洋如遭恶徒洗劫的弱女子——束手就擒,黯然神伤。有价值的珊瑚礁差不多已经被人类削平了,经济鱼类更是洗劫一空,全球的鳕鱼捕捞业已接近崩溃。在密西西比河一带出现了一个比新泽西州面积还大的“无鱼区”。人类毁灭陆地上的大型动物用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而劫掠海洋只用了几十年,使用的办法就是机械化作业,使用的凶器就是卫星鱼群定位系统。

杰克森最后警告说,虽说海洋的自愈能力强,但是我们如果不减少向海洋大量排放有毒物质,肯定会对鱼类的进化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多的重金属和化工毒素的彻底分解需要上千年的时间。所以说,人类还想给将来留下一点好的印象的话,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保护好海洋了。

所以应该不会,我看过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类消失后的世界》,介绍可以看一下。

哥伦布是哪国出生,他比郑和早出航海吗?谁更伟大?

巴基斯坦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是远古世界最伟大的人造建筑奇迹的所在地,各大陆最大的早期城市住宅区之一。它位于现在的巴基斯坦,4500年前它非常繁盛,但是随后很快它就被世人遗忘了,直到20世纪20年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遗址被挖掘出来,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文明社会包括著名的古代城镇遗迹摩享约达罗(Mohenjo-daro),它的设施完善、技术先进,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卫生系统,而且有证据证明这里的数学、工程学和原牙科等技术水平非常了得。到公元前15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遭弃,这可能是因为印欧语系部族入侵或者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无法继续下去。

美国新墨西哥州阿纳萨齐

阿纳萨齐是现代人对古普韦布洛人的称呼,这些人居住在位于犹他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科罗拉多州的交界处。他们的文明在大约公元前12世纪出现,他们沿悬崖峭壁建设的石头和土坯建筑最为著名,其中包括弗德台地国家公园、白屋废墟和位于查科峡谷北边的波尼托(Pueblo Bonito)遗址。这座建筑物是一个多层住所,很多房间需要借助绳子或者才能进入。古普韦布洛人根本没必要“消失”,然而他们在公元12世纪和13世纪不知因何离开了他们的家园。很多专家和现代普韦布洛人称,滥伐森林和干旱导致古普韦布洛人发生内讧和战争,他们被迫逃离家园,移居到其他地方。

墨西哥奥尔梅克文明

现在位于墨西哥中部偏南的热带低地的韦拉克鲁斯和塔巴斯科,曾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的一个文明社在地,这里有著名的“巨石头像”、人祭行为,创造了零的概念,是随后出现的所有中美洲文明的基础。奥尔梅克文明可能还是西半球第一个出现书写体系的文明,它可能发明了指南针和中美洲日历(Mesoamerican calendar)体系。奥尔梅克文明出现在大约公元前1500年,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历史学家“发现”。它的没落与火山爆发、地震或者农业体系受到破坏引起的环境变化有关。

回首过去,我们可以见证人类文明的兴衰。人类文明总是在不断破坏和建设中得到完善。但至今仍有许多古代文明让我们无法释疑,难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欧洲的异域风情是什么?

哥伦布(约1451~1506),Colombo,Cristoforo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第一次出航:88人 3艘船

第二次出航:1200人 17艘船

第三次出航: 6艘船

第四次出航: 4艘船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明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给带到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

永乐三年(1405)五月己卯,“中官郑和等赍敕往谕西洋诸国”;五年(1407)九月壬子,“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还,械至海贼陈祖义等”。

永乐五年回加不久复受命出使西洋,永乐七年(1409)回国。

第三次奉命出使,至永乐九年(1411)六月乙巳,“内官郑和使西洋诸国还,献所俘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并真家属”。

第四次,据《明成祖实录》卷86载,永乐10年(1412)“十一月丙申,遣太监郑和等赍敕往赐满刺加、爪哇……诸国锦绮纱罗彩绢等物有差。”实际上该年郑和并未成行,而是驻军长乐县十洋街,并奏建长乐南山行宫以为官军祈报之所。第二年(1413),又重修长乐南山三峰塔寺;4月,“道出陕西,求所以通译回语可佐通信者,乃得西安羊市大清真寺掌教哈三。”直至这一年冬天,郑和才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等国。永乐十三年(1415)七月癸卯,“郑和等第四次奉使西洋等国还。九月壬一寅,郑和献所获苏门答刺贼首苏干刺等于行在。”

第五次,永乐15年(1417)五月十六日,郑和在泉州伊斯兰教灵山圣墓行香并勒石纪念,不久即统帅舟师下西洋;永乐十七年(1419)七月戊午,“官军自西洋还”,受到成祖的赏劳。

第六次,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癸巳,“郑和等第六次奉使西洋诸国”;永乐二十年(1422)八月壬寅,“中官郑和等使诸蕃国还,暹罗、苏门答刺、阿丹等国悉遣使随和贡方物。”

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六月戊寅,“遣太监郑和等赍诏往谕诸番国”。这时,郑和已所届花甲。宣宗诏谕下达后,郑和并未立即成行。第二年(1431)正月,他在太仓刘家港天妃宫刊勒《通番事迹碑》;十一月,又在长乐南山寺刊立《天妃之神灵应碑》,并“驻泊兹港,等候朔风开洋”。直到这一年的十二月九日,他才率船队出五虎门,正式起航。宣德八年(1433),郑和“奉使历忽鲁谟斯第十七国而还”。不久,约在宣德十年(1435),他默默地在南京辞世,终年65岁。郑和墓在南京市南郊牛首山南麓,当地群众俗称“马回回墓”。其后裔自明清以来世代相沿,定期来这里祭扫,从未间断过。

明朝祝允明所撰《前闻记》(1525年刻)详细记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行程日期及各地停留之日期,可供参考:

人数: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史、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木艌、搭材等匠,水手、民稍人等,共27550员名。

里程: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六日(1431年1月19日)龙湾开舡,十日到徐山,二十日出附子门,二十一日到刘家港,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到长乐港。十一月十二日(1431年12月16日)到福斗山。

十二月九日出五虎门,二十四日到占城。(注:自福建五虎门至占城共行船16日。)

七年正月十一日开舡,二月六日到爪哇。(注:自占城至爪哇共行船25日。)

六月十六日开舡,二十七日到旧港。(注:自爪哇至旧港共行船11日。)

七月一日开舡,八日到满剌加。(注:自旧港至满剌加共行船7日。)

八月八日开舡,十八日到苏门答剌。(注:自满剌加至苏门答剌共行船8日。)

十月十日开舡,十一月六日到锡兰山。(注:自苏门答剌至锡兰山共行船36日。)

十日开舡,十八日到古里国。(注:自锡兰山至古里国共行船9日。)

二十二日开船,十二月二十六日到忽鲁谟斯。(注:自古里国至忽鲁谟斯共行船35日。)

八年二月十八日(1433年3月9日)开船回洋。

三月十一日到古里。(注:自忽鲁谟斯至古里国共行船23日。)

二十日大综船队回洋,四月六日到苏门答剌。(注:自古里国至苏门答剌共行船17日。)

十二日开船,二十日到满剌加。(共行船9日。)

五月十日回到昆仑洋,二十三日到赤坎,二十六到占城。

六月一日开舡,三日到外罗山。(共行船2日。)

九日见南澳山。十日晚,望见望郎回山,六月十四日到碕头洋。十五日到碗碟屿。二十日过大小赤。二十一日进太仓。七月六日到京。二十一日关赐奖衣宝钞。

船号:如清和、惠康、长宁、安济、远之类,又有数序一二等号。

船名:大八橹、橹之类。

备注:郑和第七次大航海于1431年1月19日离开南京龙湾港,于1432年1月12日离开福建五虎门,途径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山、古里国,于1433年1月17日到达忽鲁谟斯(位于今伊朗东南米纳布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共用两年时间到达目的地忽鲁谟斯。1433年3月9日,离开忽鲁谟斯,1433年7月22日回到南京,回程共用了4个月时间。

郑和七次下西洋所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共有36个: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刺加、勃泥、办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尼(今印度半岛南端)、不刺哇(今索马里境内)。

郑和大航海所涉及中外地名解释

1、西域

在古代,狭义的西域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广义的西域指越过狭义的西域向西所能到达的地主,包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直至欧洲东部、非洲东北部。“其西域之西”中的“西域”指狭义西域,若与下文“迄北”对应,似可作“西部疆域”解;“西域忽鲁谟斯国”中的“西域”指广义西域。

2、西洋

元、明时的西洋,指南海以西(约东经110以西),相当于今文莱达鲁萨兰国以西的海洋和沿海各地,远至印度半岛、波斯湾及红海沿岸、非洲东北部一带。

3、占城国

亦称占婆,古国名,在今越南的中南部。中国史籍上曾称之为林邑、环王。当地盛产稻谷,称“占城稻”,为稻谷良种之一,宋时传入我国;郑和下西洋后,占城稻在我国长江、珠江、闽江流域大面积引种、推广。福建省福州长乐一带称此稻为“占谷”或“黄占”,直至三十年前,都是当地高杆晚稻的一个优良品种。

4、爪哇国

亦即麻口若巴歇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Ja Island)。唐代以来的史籍称其地为“诃陵”“ 婆”。该岛北临爪哇海,南滨印度洋,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亿,是印尼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城市有雅加达(首都)、万隆、三宝垄、泗水苏拉卡尔塔)、泗水为华裔长乐人聚居地。

5、三佛齐国

亦即室利佛逝国,梵文Srivijaya的音译,在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的古国,当时都约在今日的巨港(巴邻旁,Balenbang),位于苏门答腊东南部慕西河畔。

6、暹罗国

泰国(Thailand)的旧称,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十四世纪中叶,由暹国与逻国合并而成,南临暹罗湾。现首都为曼谷,泰国的华侨 与华裔人数居世南亚首位。

7、南天竺

天竺为古印度别称,古籍又称天竺为身毒。天竺分北、中、南三部分,南天竺指印度半岛的南部地区。

8、锡兰山国

亦即锡兰(Ceylan),或称狮子国,今称斯里兰卡(Srilangka)为亚洲南部岛国,隔保克海峡与印度东南部相望,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为佛教古国之一,主要民族为僧伽罗族与泰米尔族。首都科伧坡(Colombo),位于该岛西南。

9、古里国

又称“古里佛”,故地约在今印度半岛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Koxhikode)一带,为海上交通要冲。明永乐五年(1407)郑和二次下西洋时曾到此访问并立碑纪念。

10、柯枝国

亦译作“国贞”,故地在今印度西南部的柯钦(Cochin)一带,是航道要冲和重要港口。十五世纪初与我国有友好往来。

11、忽鲁谟斯国

即霍乐木兹(Hormuz),又译作和尔木斯,地在今伊朗东南米纳布(Minab)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废址在霍尔木兹岛北岸,扼波斯湾出口处,为古代交通贸易要冲,今为对岸阿巴斯港所取代。

12、木骨都束国

今译作摩加迪沙(Mogadiscio)是被称为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共和国首都,位于索马里东南,临印度洋。13世纪以前建有古城。郑和下西洋曾两度访此。

13、南京龙江

明初设“龙江船厂”于此。故址在今南京下关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水道旧称龙江,出龙江关通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故又称“宝船厂”,造船的船坞叫“船作”,遗址犹存,宛如一口口巨大的水塘。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杆,长1107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据《龙江船厂志》载,1411年(永乐九年)该船厂“改、造海船247只,备使西洋诸国”。龙江之滨原有天妃宫,已圮。

14、长乐南山

因位于福建乐县县治之南而得名,今长乐县城区街道环绕此山。海拔仅约四十余米,又称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有塔,称三峰塔(圣寿宝塔);有寺称三峰寺或三峰塔寺;寺旁有“天妃行宫”,祀妈祖,《天妃灵应之记》碑即立此宫内;宫旁有郑和所建“三清宝殿”,殿内“钟鼓供仪,靡不俱备”,钟即“郑和铜钟”,原件抗战期间移南平市。以上寺、宫 、殿均已圯,塔巍然存,近年加固整修,更为壮观。1935年,在原寺、宫、殿废址上建有郑和史迹陈列馆,《天妃灵应之记》碑系该主馆主要陈列文物,南山(三峰山)同年辟为“郑和公园”。

15、兹港

指长乐太平港通闽江。位于长乐县南山西麓以西、以北,狭义指靠近长乐县城吴航头一带的下洞江水域;广义泛指整个下洞江水域,该港原来江面宽阔,水深可泊巨舟,有“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说;港东北、东南屏峙首石、六平诸山,可蔽阻台风袭击,为避风良港。《长乐县志》《长乐六里志》均载有;三宝太监郑和通西洋,驻舟师造巨舶于此,奏改名为太平港等句。由于沦桑变化,今仅余一狭长水道,通小汽轮,原水道大部分成为沃野良田,部分辟为新居民区,该居民区主干道路称“太平港”路,与郑和路垂接。

16、苏门答腊国

又译作苏木都剌(Samud'ra)、苏文答剌、苏文达那。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Sumatra Island)北部洛克肖马韦附近,今为全岛总称,该岛北临马六甲海峡,南濒印度洋,赤道横贯中部,为印尼西部大岛,面积43.4万平方公里,首府棉兰。

17、满刺加国

旧译亦作麻六甲,今译作马六甲(Malacca)14-16世纪马来亚半岛上的封建王国,位于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洲一带,居马六甲海峡要冲,1411年(永乐九年),该国国王拜里迷苏剌(Parmesvara)曾率妻子、大臣等540人来中国访问;郑和船队屡经其处,现马六甲州居民半数为华裔,其首府马六甲市居民四分之三为华裔;市内有三保庙、三保井、三保城等古迹。

18、阿丹国

Aden,古国名,今译作亚丁,故地在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为海陆交通要冲。古时为宝石珍珠集散地,十五世纪前期便与中国互通使节、贸易。今之亚丁市位于亚丁湾一个突出的小半岛上。为也门民主队民共和国(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合并为也门共和国,亚丁成为该国的“经济首都”。

19、卜剌哇国

故地在今索马里共和国布拉瓦(Bra)一带;十五世纪前期与中国友好往来,互通使节,郑和船队曾到此访问,布拉瓦东临印度洋。

现存史料关于郑和大航海使用的宝船纪录

1、《明史》郑和传:"永乐三年(1403年)6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域,以次遍历诸国"。

2、南京下关"静海寺碑"云:"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

3、《崇明县志》和《太仓州志》记载郑和船队自浏河出海时,有海船二百零八艘。

4、《国榷》记载:永乐三年,造宝船六十三艘。

5、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录有:"宝船共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

6、《星槎胜览》"占城国"条云:"永乐七年,太宗皇帝令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等统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八号,往诸番国开读赏赐,是岁秋九月,自太仓刘家港开船,十月至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十二月于五虎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至占城国"。

7、《西洋番国志》记载宣宗皇帝的敕书云:"今命太监郑和等往西洋忽鲁漠斯等国公干,大小舡六十一只……及随舡合用等火器……"。

8、《前闻记》中记载郑和下西洋所用海船有大八撸和撸船。

9、刻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天妃经》卷首有关郑和下西洋插图描摹复原图,整幅图由六面连接而成。《天妃经》全名《太上谈天妃救苦灵应经》,全一卷,是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僧人胜慧在临终时,命弟子用他所遗资财,发愿刻印的。刊刻时间为第五次下西洋后,正准备进行第六次下西洋。该图绘出了6桅帆船的形象资料,与《龙江船厂志》上所附该厂曾建造的早期4桅海船形制甚为相合。

10、《天工开物》云:"凡风篷之力,其末一叶敌其本,三叶调匀和畅。顺风则绝匪张篷,行疾奔马,若风力洧至,则以次减下,狂甚则带一二叶而已"。

11、明《武备志》中之"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后附载的过洋牵星图,图内绘有三桅海船。

郑和宝船的主要造船地

郑和宝船号称巨舶,其主要造船地为南京。

由于海船体积大,构造也较复杂,必须有相当规模的船坞和作坊。据《武备志》中的《自宝船厂开始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记载,郑和宝船自其建造地宝船厂出发去西洋。据《同治上江两悬志》记载:"都船厂在仪风门,即宝船厂,永乐三年三月命郑和等行赏占城"。龙江船厂是在原龙江船厂厂址再向南扩建而成,越过秦淮河,直达下保、中保、上报村及三汊河地区,龙江船厂内设提举司、作房、分司、篷厂、指挥举,在造船时实行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制度。

《龙江船厂志》记载:"洪武、永乐时,起取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南直隶(今江苏)滨江府县居民四百余户,来京(即南京)造船,隶属提举司,编为四厢。一厢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出船木铁缆匠;三厢出艌匠;四厢出棕篷匠。"

《明会典》记载大规模的造船厂,拥有工匠数百人,有船木工、艌工、箬篷工、橹工等。

郑和宝船的另一建造地点是船队出发港福建长乐。

据《长乐县志》记载:"太平港在县西半里许,旧名马江。……明永乐间,太监郑和通西洋,造巨船于此,奏改太平港"。

郑和下西洋后还有一些下西洋巨舶停泊于福建,正统四年(1439年)明英宗命福建三司于见存海舟内择一,以赐琉球国使回国。

据统计,在郑和大航海期间,全国共造大小海船近4000艘,船场遍及全国各地;永乐年间,明朝海军拥有3800艘舰只,其中包括1350艘巡逻船,南京新江口有400艘大型主力舰。因此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断言:"在1420年前后,中国海军也许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其它亚洲国家,甚至可能超过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超过所有欧洲国家海军的总和"。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腊、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当时中国主要输出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中国换回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当时中国从海外进口100斤胡椒,当地价值1两,回到国内出售20两,利润丰厚.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4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时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所以,我认为郑和比哥伦布更伟大

明代初年,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特殊的历史意义

1、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欧洲各国的森林覆盖率均很高,城郊及农村一般看不到裸露的荒地、山地,除了农田、房舍,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绿油油的草地。牛羊散落在草地上,草地尽头是茂密的森林,可隐约看到散落在林边的深红屋顶的农舍。一路行走在欧洲大地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田园风光。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良好的保护,西欧多数国家的城市空气都很清新,尘埃很少。欧洲城市里的咖啡厅、小餐馆露天座位特别多,因为室外空气清新,又可以享受日光浴,饱览街市风光,所以价格比室内要高得多。

2、环保意识和城市意识强烈

十字路口没有国内的多用立交桥,而是用地下隧道,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保护城市风貌与现代交通发展之间的矛盾。繁华的市区内,鲜见高楼大厦,古典雅观的老房子受到了最好的保护。欧洲的房子旧时多有取暖用的壁炉,现在都用现代取暖设备,壁炉已失去了功用,但新旧房子都还保留了外露房顶的烟囟,这是为了保持欧洲建筑的风格。

在瑞典的皇后宫殿,里面和外面都可以看到还完好地保留了100多年前的风貌,让游客深深感受到植根于民众思想中的人文思想:历史遗产是宝贵的,不能随意改变和毁坏她。

在这三个国家的城市广场和教堂外,都有成千上万只白鸽与游人同乐,在林荫道和公园里,鸟儿栖息枝头、飞落草地,松鼠也自由散步,看到如此风景,我们不禁赞叹:好一幅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

欧洲所有宾馆里,没有为客人准备一次性牙具、拖鞋,这与欧洲发达的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出欧洲民众强烈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3、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欧洲人把工作和生活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工作时间当然要工作,而在生活时间还要工作,却是难于接受的。并且具有很强的“规则意识”。在欧洲,很少看到交通事故。如有交通事故,各种媒体会不断地、反复地报道。

这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良好的交通条件,二是良好的公民交通意识,三就是司机的职业水准和工作态度。欧洲人喜欢自由而又舒适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度、旅游,喜欢运动和日光浴,喜欢音乐和啤酒,喜欢高贵服饰和个性化的装扮;生活方法和思想观念都很开放,不可侵犯。

4、完善的社会制度

欧洲国家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健。各国都实行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病者凭和医疗保健条码可得到免费治疗。高伴随着高税率。北欧人一般要将劳动所得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作为所得税上缴。

5、重视个性发展和素质培养

在北欧的芬兰、瑞典和丹麦的公园,父母在林中漫步,而小孩子却在另一头骑着自行车四处乱跑。在芬兰的古镇不少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生和初中生。这可以看出中西方教育方面的观念存在的差距。

红沙湾生态观光园攻略红沙湾景区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东非、红海。[1]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2] ,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3]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有未被抹杀干净的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4-6] ;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政治方面

加强边防

永乐帝在位24年间,中国西北部的蒙古旧部继续对明朝产生危机,永

郑和

乐帝还亲征几次,并在最后一次征途中去世。所以,有人认为永乐派郑和下西洋是为安定海外,使永乐没有后顾之忧,以利明朝专注防御北方之乱。

但此说不可能成立,因为当时海外诸国武力都不强,没有攻侵明朝海域之可能。

另有一说是,下西洋是为控制遗存在中南亚及印度北境之蒙古汗国。这也不可能,因在永乐年初,此国之可汗死亡,对明朝已没有威胁。

郑和七次下西洋,碰到三次战役,其一为帮助某一小国转换,一为某国想偷袭郑和船队,一为海盗集团,三者都是小战役(下篇会再详述)。有人依此视为郑和下西洋有当“国际警察“之作用。但这些只是顺途发生,不可能是主要动机或目的。郑和碑文有言“及海外邦、番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略者剿灭之,由是海清宁,番人仰赖者“,可证实此言。

皇位继承

朱棣

燕王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之名,最后攻下国都应天(今南京),建文帝朱允炆火烧皇宫,不知所踪。明成祖继位称帝,改年号为永乐,但对于建文帝的失踪及其遗臣逃散各地可能仍有挂怀。明朝历史文献里,留有一些建文帝可能没有被烧死,而逃亡海外之传言,甚至有说出家于二十年后,返北京之故事。所以,有人认为永乐帝派郑和下西洋的主因为寻找建文帝。但此种说法不一定成立,因为郑和每次出使海外都是那么浩浩荡荡,建文帝若亡命海外,当可闻风而躲藏起来,大规模下西洋寻建文帝绝非有效之方法,而绝大多数学者已不相信此说,但历史常常为了戏剧化,尚强调此可能。

明成祖夺得皇位时,明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这场的影响。这时,中国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发展得十分繁荣。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另一方面,明成祖也想利用对外的活动,展示自己的势力,并建立自己的声望。因此,远航的活动就势在必行了。

外交方面

西洋各国对于郑和庞大百艘巨舶及数万兵士,浩浩荡荡迫临其海域,当然会有小巫见大巫,战战兢兢之感。所以“扬威跃武“作为永乐派郑和下西洋之主要目的之一是很可了解的,并被绝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的。

但若只为海外展示国力,对明成祖有何大利益呢?何需花费那么大的经费及军力呢?故“扬威跃武“不可能是永乐帝的“终极“目的。

其实,郑和的宝船每次都载了许多宝物,送给每一个访国之国王,做为“礼物“。并且许多国家也都派使者或皇帝本人,乘郑和宝船并带了其国之特产珍奇,返回明都进贡。这些外国使者来中国后,过些时间要郑和船送他们返国,并带回更多的“礼物“。所以永乐年间,海外朝贡国家由洪武帝年间之几国,增至30余国。其中满剌加(今马六甲)和浡泥(今北加里曼丹和文莱一带)两国与明朝的关系最为密切。[7] 永乐死后,下西洋事停止六、七年宣帝初年,希望有外国来朝贡,才有第七次之行。

再者,这共28年间七下西洋,等于平均每四年一次,一次出使往返要两年,故约有一半年月,郑和船队络绎不绝之中国至西洋之间。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呢?

贸易方面

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永乐年间确也利用郑和下西洋之官船,载运这些货品到海外。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所以下西洋当然有某程度中外两方贸易作用。但若贸易是主要目的,何需建造宝船二、三百艘及每次派二、三万人(官兵)古今所有商船都设法用最少的船员,空出最大的船上空间做为载物之用,以增加其利润。郑和船队与一船商船队是背道而驰的。故学界所习用“朝贡贸易”“厚往薄来“为郑和下西洋动机之说,是把“贸易“重要性过于夸大了。

文化方面

原为中国东南沿海区的妈祖海神,保佑船事之信仰对郑和下西洋人员是很重要的。因为访问西洋各国有七次之多,妈祖信仰也借助此航行,传播到南洋诸国。这是下西洋文化方面最值得提及的,也是影响至今的。但这些相互海事与宗教信仰之发展,是下西洋之成果而非其动机。

条件编辑

大明混一图

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励精图治,农业经济恢复了。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的丝织品、瓷器以至一些欧洲国家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尤其是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进步(包括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航海知识的提高),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以及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对外移民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条件。明初这种强盛的国势、发达的贸易,本身具有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扩大海外的贸易和来往的要求。明太祖于1389年编制的《大明混一图》就是实例。明成祖朱棣进一步对外扩展海外贸易,决定组织一支强大的船队,前往“西洋”诸国。

中国唐宋元朝以来发达的造船技术;

中国古代罗盘,火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永乐帝明成祖宣扬大国国威,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

中国的元朝的远洋贸易传统,元朝时中国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8] ,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为后来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础。

地方支持:江苏、福建等提供的支持

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调动力量办大事,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力量保障;

郑和船队上的海员、明朝军队士兵、翻译官等人的共同努力。

船队编制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

首先,人数多。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

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武职簿》来看,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人之间;170多;265人。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一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

其次,船队编制。

根据中国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

别的影响: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永乐期间,郑和下西洋所费约在白银600万两,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而这还不包括造船等各地支出的费用。而建造和修补一艘船平均需要1600两银子,每次出航平均需船260多艘,仅造修费用就需要几十万两银子。

从表面上看,郑和船队每次出海,“云帆蔽日”,浩浩荡荡,但从实质上看,却是“孤帆远影”,它的后面没有,也不许跟随民间海商的船队,厉行禁止民间海商“片板不许下海”[9] 。在看来,“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

明宣德六年(1431年),地处福建的小城福建福州长乐县骤然喧哗起来。一支两百多只船、两万七千多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南下,泊在县城西边的太平港。[10] 福建长乐县是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开洋之地,当年庞大舰队屡此驻扎于此,伺风下海。这里不仅有郑和当年亲自竖立、保存完好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而且有下西洋影响下形成的“十洋街”。明后期“倭患”的严重更促使人们纪念和崇拜与海洋相关的神癨,将郑和塑像供奉在寺庙中,合乎一般民间造神过程的。

永乐帝即位当年,他就调浙江、福建、湖广等五省府县优秀造船工匠四百余户来南京龙江造船,他动员全国造船力量,要造出比曾在印度洋上航行的元船更大的远洋巨舶,其中,供正副使乘坐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当属15世纪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船。南京龙江造船厂遗址现有郑和宝船模型一座。

造这么巨大的船,并不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的载重量,而是为了给人“巍如山丘,浮动波上”的观感,以“耀兵异域,以示中国富强”。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

永乐年间,郑和船队每到一国,首先向当地国王或酋长宣读诏书,举行隆重的册封典礼,赏赐宝物。除了建立藩属关系之外,郑和还奉命调解海外各国之间的纷争,饱受强国欺凌的满刺加国,就是在郑和的帮助下获得独立的。

事实上,与贡品相较,“际天极地皆王臣”的满足感才是皇帝更看重的东西。明成祖在位时,郑和每次下西洋,随船队来中国的各国贡使、国王等都大量增加。1423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时候,船上载有16国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属。到永乐晚期,来朝贡的国家超过60多个。

这么多国家乐于朝贡是有原因的。朝廷在接受香料、珍奇等贡物后,按“赏赐厚宜”的原则予以赏赐。赏赐物品与贡品的差价一般在1至20倍左右。比如,胡椒在苏门答腊市场每百斤值1两,但作为“贡品”,明朝给予每百斤20两。

具体赏给了巫宝赤纳什么物品已不可考,但明朝一贯大方,却是事实。赐给各国国王、王族丝绸、瓷器等物品,丝绸动辄数千匹,“永乐间多给铜钱”。1405年赐给日本国王铜钱150万枚,次年又赏赐1500万枚,王妃500万枚。以致于一段时间内,日本甚至自己不铸铜钱,以永乐铜钱作为通行日本的货币。

赏赐之外,招待贡使也是一项巨大开支。完成繁杂的朝贡手续,往往需要很多时日,而沿途往返的车船住宿均由承担,另外还给银锭作为车马费。于是,许多贡使和大批随从,一边从容处理自家的贸易,一边乐不思蜀地等待。巫宝赤纳在中国待了大半年时间,便逢上郑和出航。有的贡使为了搭乘免费的宝船回国,甚至一等就是三年。

宣德七年(1432年)七月初八,郑和船队抵达满刺加国,先送巫宝赤纳回国复命,然后前往暹罗国宣读明宣宗的敕书,告诫其“和睦邻境,以副朕同仁之心。”具体如何交涉不得而知,但郑和往返满刺加和暹罗两国之间,忙了一个多月才调解妥当。

八月十八日,船队到达苏门答剌,然后去阿鲁、那故儿、黎代、南渤利等国访问。前几次下西洋,郑和已在这些国家举行过封王仪式,赐其国王或酋长玺书、彩币、御窑瓷器等物。

朝贡贸易

事实上,郑和船队,又名取宝船,他所率领的部属,本就是押送朝廷物资的军队,从西洋各国猎取珍珠、玛瑙、香料、奇禽异兽等“宝物”,运回国之后,主要是供皇帝和贵族享受。这些宝物,并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库收入。

巨型宝船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我们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船队。

肯定派

郑和下西洋船只

认为《明史》基本上正确,因为南京静海寺郑和残碑所记“两千料海船”,不是“宝船”,而是较小的“战座船”。

对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考古,发掘出一根约15米长的舵,和明史所述宝船大小相符。

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船坞宽可容20丈。

伊本·白图泰(ibnBattuta)(1304-1377年)游记中早已纪录中国巨大的12张帆可载千人的海船。白图泰的纪录可作为12帆载千人的宝船的旁证。

根据南京静海寺郑和所立残碑记载,郑和首次出海宝船为“两千料”,根据他们推论,折合长约为长十五到二十丈,宽六到八丈左右。载重量约为五千吨。至今未有人复制能够实际航行的四十四丈“宝船”。复制中的宝船多用质疑派的说法。

即便用质疑派的说法,郑和宝船仍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型船舶。右图为按照当年郑和船队中的中号宝船尺度设计建造的仿古宝船,展示于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船长63.25米、船宽13.8米,6桅8帆,排水量约1300吨。

航海技术

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体现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天文航海技术

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2、地文航海技术

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3、《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得以传世,多亏明代晚期作者茅元仪抄录在《武备志》中。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收入《武备志》时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图20页,共40幅,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其中明确标明南沙群岛(万生石塘屿)、西沙群岛(石塘)、中沙群岛(石星石塘),1947年民国内政部以郑和等命名南海诸岛礁,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该图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郑和航海图》制图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光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创造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

目的编辑

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派遣他出使“西洋”的动机和目的。明朝初年,正是国势向上发展的时期。这时在北方,蒙古的势力已被驱逐出长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统治已十分巩固,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发展。明成祖自认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国都来朝贡。和历代功利主义的封建帝王一样,明成祖也要宣扬国威,向外示富。

到了永乐年间,由于国力强盛,明成祖向异域显示中国的富强,对明朝初期对海外的消极政策深表不满,故朝廷对外政策为之一变,即位后便派宦官出国,召各国来朝,此举无疑可以提高明成祖的威望。郑和下西洋便可以在国外显耀兵力,向海外各国夸示中国的富强,宣扬明朝的威德。同时他还想用扬威海外来缓和国内国内一部分人对他武力夺取皇位的不满。有些书上说的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找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据说,“靖难之役”以后,朱允炆出走,不知所终。明成祖的皇位是发动靖难之变后,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的。这在猜忌心很重的明成祖看来,自然是一件最不放心的事。明成祖怀疑他逃到海外避难,恐怕他将来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派郑和下西洋暗中侦察建文帝的踪迹,以杜绝后患。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

他出使的任务之一,就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郑和所到各国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宣传明成祖的皇帝诏书。向各国宣谕: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国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说的去做,各国之间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来朝贡,则礼尚往来,一律从优赏赐。

第二件事便是赠送礼物。赐各国国王诰命银印,赐国王及各级官员冠服和其他礼物,表示愿意和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关系。第三件事是与南海(今马六甲海峡)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⒈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⒉扩展朝贡贸易(经济目的);

⒊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⒋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11]

⒌加强同各国的联系。

极地旅游建议极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1.红沙湾景区

河池红沙湾在河池大化和红水河吧,不错。

2.红沙湾在哪

红海滩不在沈阳

红沙湾生态农业旅游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区南部,梅梁湖与外太湖交汇处。占地4平方公里,核心区1.46平方公里。这里太湖辽阔,仙岳湖滩,林果满山,茶香花香四溢。这是一个自然生态观光公园。

特性

有翠冠梨、醉梨、冬枣、杨梅、枇杷、柑橘、茶园等四季水果自收园近千亩,还有太湖好望角、金丝葫芦、沿湖观光步道、湖上草亭、烟波浩渺亭等观光景点,以及垂钓游乐区、刘湾休闲服务区、郊游露营基地、烧烤园、水上等休闲场所。红沙湾生态农业观光区已成为集果茶生产功能、观光功能、农耕体验功能、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观光园。最佳旅游季节:3月至11月

3.景区

大家觉得小鸟街比好。毕竟是景区,容易黑人,干货价格也差不多。它最好找熟人买。

4.红沙湾景区酒店

无锡最好的10家烧烤店,

1.西夏一品烤全羊

地址:滨湖区运河西路288号木棉酒店一楼

人均:175元

烤全羊,西夏一品选用的都是宁夏盐池的滩羊羔羊。宁夏人对滩羊有这样一句骄傲的话:他们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尿的是太太口服液。而且羊肉真的不肥,完全香!

2.江一湖炭烤羊腿

地址:重庆广益路289号哥伦布广场2楼安区

人均:80元

这家店的感觉箱有山洞的感觉,东西比较细致。羊腿只有在肉质鲜嫩时(细胞水分渗出时)才腌制,所以肉的味道非常好。还有其他二师兄系列,还有猪s猪蹄好吃~

3.老树烤吧

地址:南昌区南昌街412号

人均:55元

起源于武汉,是汉族烧烤的代表。这家烧烤整条街都还不错,店里真的有两棵老树和木质桌椅。我我去过一次,才意识到它吃烧烤对我来说还是很小资的。蜜汁烤翅和烤羊排都是这里的招牌,值得一试。

4.老土门烧烤

地址:南长区艾芜路15-1号

人均:50元

无锡算是比较老的烧烤店了,人气也不错。很多设计都很人性化,包括座椅和格栅。通常,它it’适合和朋友一起烧烤、聊天,或者简单地聚一聚。这里的羊肉串也可以自己买,自己烤,很方便。

5.冯茂盛韩国串烧

地址:新区长江北路106号迈库大厦4楼

人均:85元

号称专业烤肉串25年!东北一家很受欢迎的烤肉店,几个月前开到无锡。羊肉串是自动翻转的,也可以自己调节升降。海鲜和肉都很新鲜。推荐羊肉串、牛排串和毛峰串。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麦酷大厦的停车场是免费的!

6.普拉纳德国啤酒屋

地址:南昌区永和路18号凯宾斯基一楼

人均:230元

无锡最正宗的德国啤酒屋,环境很有德国乡村风格。晚上7点半以后,菲律宾女孩表演了歌舞。烤猪肘很好吃,外面很嫩,而且它搭配德国酿造的黑啤和黄啤真的很棒!

7.紫麒麟国际自助火锅烧烤餐厅

地址:滨湖区湖滨商业街15号丽湖大厦1楼

人均:78元

集火锅和烧烤于一体的自助餐厅,午餐78,晚餐88。是无锡性价比比较高的餐厅。环境干净整洁,没有油腻感。有相当多的选择,包括锡纸包裹的扇贝,贻贝,粉丝虾,烤猪脑和烤ste

八色烧烤是韩国明星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它太受欢迎了!从五花肉中精选人参、红酒、松叶、大蒜、花草、咖喱、味噌、辣椒酱等八种对人体有益的酱料,按照口味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让你细细品味每一份五花肉的独特之处,一餐八色就能品尝到韩国五花肉的全部八种风味!

9.欢乐广场

地址:北塘区青石路凤凰798栋一楼

人均:65元

作为无锡第一烧肉,起源于绝对美女,老北京,风靡京津!与韩式、日式烧烤不同,叉烧肉讲究肉质鲜嫩。用精铁做的烧烤烤肉,可以让食材马上熟,不用蘸调料也会回味无穷。这种烧烤除了健康,还能保证食材的鲜嫩口感。

9.小尾羊蒙古营

地址:惠山区西昌路301号

人均:100元

它it’在异国情调的蒙古大包里大吃一顿真好。肥美的营地烤串,鲜美多汁的宫廷豆腐,香辣开胃的石泉羊杂汤,烤包子和富有哲理的木派都值得推荐,还有肉香的烤羊排。如果你你厌倦了吃奶茶和喝奶茶,你你真的厌倦了~

朱晓烧烤

地址:惠山万达院区,即将开业。

风靡全国,应该算是最可爱的烧烤了。根据其他地区的风格,餐厅的内部可以用可爱小猪各种形状的主题。

2010年至2015年,无锡市收取门票的旅游景点有雪浪山生态园、鼋头渚公园、梅园公园、蠡园公园、三郭市及水浒城基地、灵山景区、年华湾景区、公园历史风貌区、九龙湾生态公园、生态公园、太湖红沙湾公园、国家湿地公园、马山龙头竹公园等景区。

5.红沙湾公园

无锡,简称锡简称梁溪,古称金匮。它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被称为太湖明珠与江南盛世。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苏南部,太湖流域,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无锡依山傍水,接壤三省一市,海陆空交通便利,地铁穿城而过。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

1949年前五大经济体分别是上海22.74亿,天津6.84亿,南京3.09亿,青岛2.87亿,无锡2.53亿。

注:数据来自中国海洋出版社《中国现代工业史》。

无锡风光推荐:

想看太湖的辽阔,去龙头竹和红沙湾;

想看山川湖光,去圆头竹、梨园、蠡湖之光;

想看古色古香的土地和静心的意境,去灵山景区和华电湾

寻找过去与历史,惠山古镇、荡口古镇、梅里古镇、洪山遗址、和吕城遗址;

想逛逛近代繁华的市场,比如南长街、南下塘、阳春巷、萧楼巷、唐荀古镇;

想消磨闲暇时光,太湖的蠡湖、长广溪、上仙河、贡湖湾湿地公园、十八湾公园;

想自驾,摘露营,十八湾,太湖湿地公园和马山,张钧山,雪浪山,大富乡,阳山,宏声;

我想认识**明星,比如桑郭市、水浒城、数字**城、惠山古镇、苏南国际机场、市区;

想吃好吃的,老欧风街,湖滨路,新安公馆,南曾集,冲安寺、汇聚中心、海岸城、万达广场;

想跟上时尚,恒隆、八佰伴、商厦、百盛、融创、茅野城;

嬉皮、融创乐园、海洋世界、冰雪世界、水世界、动物园、蓝海飞马水城;

欢迎来无锡旅游!

珠江湖,江南繁华之地!

当前位置我刚从那里回来。说到越南,我很有发言权。我对越南很着迷

第二次:和闺蜜去玩,也就是有空,但是很麻烦。我不得不预约、订票、租车、砍价,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做。花了很多时间,很累。如果楼主想自由行,记得提前找人安排好一切,不然太麻烦了。

我真的不我不建议自己单独去越南。

第三次:半个月前去的,玩的最好。我花的钱比过去少多了。我联系了同事介绍我去越南,我跟你说了具体情况,越安排我们的吃住交通,我还挺满意的。总之,到达越南后,我不我不在乎任何事,只是玩,它没关系!

游览越南芽庄——体验I-度村泥浴、米乃、珍珠岛、三个快艇岛(以上景点游览往返需6天),晚上可逛越南当地美食街。

越南市区有几家网上名人美食餐厅推荐给大家。

一、RuNamBistro芽庄芽庄海滩餐厅排名第一。

二、雨林网络名人鸟sNest咖啡馆

第三,MIX餐厅(专门做各种海鲜和烧烤拼盘的网上名人餐厅)

四、来瓦烧烤海鲜,市中心餐厅排行榜第一名,烧烤餐厅排行榜第一名(I我不好意思说,我们去了这家店三次!

[芽庄市]被称为海滨城市,集美食与休闲于一体,非常适合旅游度。来越南一定要去芽庄。

天堂湾称之为:人间失落的翡翠,是情侣蜜月必去的地方。景点有:叠山岛、天堂湾、海盐场

乘快艇出三岛去到达世界著名的黑岛,这里色彩最丰富的鱼黑岛浮潜是这里最大的亮点之一。

Datat:这里有火车站、粉红教堂、疯人院等最美的风景!

米娜:被誉为半海半焰的神奇魅力,是你不你来的时候我不想离开。主要景点白沙滩仙女溪红海滩等。

珍珠岛:被誉为休闲天堂,有完善有趣的游乐设施和迷人的海边风光。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缆车。这里很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快感。

飞回上海,这次越南之行的完美期,非常值得纪念!芽庄,一座海滨城市,让人沉浸其中。它也有它的宁静,安静和无尽的生命。我不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这片土地,因为它在我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魅力。

1.极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极星。明星在国内做外套的品牌中属于第一梯队。除此之外,还有凯洛格、奥索卡等。哪个都好。极地的夹克不怎么样,但是可以考虑他的背包。

明星s性价比还可以,但是凯洛格差点就这样了。探路者和骆驼走的是休闲路线,可以考虑旅游什么的。努力了就算了。

建议你先从北极星、凯洛格、奥索卡这些高端机型入手,或者国际大品牌。变成当地的鸟类等。买北极星的话可以去淘宝。极地星知名度不高,基本没有货。注意上市年份,不要不要输入已经存在几年的库存。

2.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分别介绍两者的文字和资料,说明区别和优势。

3.极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怎么写

游览路线建议:

1楼,极地海洋馆入口:北极熊、白鲸、北方海狮、海獭、南极石等极地动物。二楼:从上面看的动物模型,北极熊,白鲸。企鹅、南极探险模型、因纽特人表演、海象、海盗船、斑海豹、加州海狮、南海狮等。海底隧道(1楼):热带鱼、珊瑚礁、翻车鱼、沙虎鲨、海龟、海洋动物互动科普区等。海洋动物表演场——入口号铺(一楼)

4.极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措施

极地是指地球的两极,即南极和北极。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中心,与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接壤。南极洲:南极洲是中心,周围有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北极地区:矿产:石油和天然气,煤矿和铁,铜,铅,磷酸盐和其他贵金属矿。冰川之后是淡水,生物,北极熊,北极狐,北极兔等动物。

南极地区:矿产:以煤矿和铁矿为主,其次是淡水,生物有企鹅、鲸鱼、磷虾等。

说起北极,我们自然会想到狗拉雪橇;北极光,极昼,极夜和北极熊。

首先,有人总结了极地旅游的特点:

冷:那当然冰天雪地里很冷。

昂贵:Itit’太远了,不能自己去旅行(有些地方无人居住。谁能提供服务?)。

景: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或者很少有人居住,人口密度极低。

独一无二:独一无二,唐别客气。

二。可以去或在北极的国家和地区:

1.无人居住、最冷的俄罗斯西伯利亚,目前无人认领。

2.加拿大s北极地区,类似于世界,很难前往北极。

3.美国阿拉斯加州主要是因纽特人(在美国也被称为爱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的家园。现在,我们不我不主张那样称呼他们。每年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四个北欧国家: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以及冰岛。它是北极旅游的主要热点。具体来说:

挪威特罗姆瑟。(北极光,或者从这里出发去岛上)

冰岛(以间歇泉为代表)。

挪威管辖下的斯瓦尔巴群岛。(观看鲸鱼、冰山和冰川)

(4)格陵兰。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zui岛(218万平方公里),比英、法、德、意、西班牙的面积加起来还大,但常住人口只有5.6万。

3.格陵兰岛也是北极最有文化旅游的岛屿。为什么?

——大约4500年前,岛上有人居住,可能是最早的原住民。是多塞特吗?待确认。

——维京(VIKING,意为维京人,曾因居住的地方寒冷而无法t从事农业,白种人,起源于欧洲),是欧洲一个显赫的民族。大约800年前,来自北欧的维京人在冰岛登陆,并成为现在冰岛的主要民族来源。从斯堪的纳维亚到南方的维京人:到达瑞典的维京人融入俄罗斯人;到了丹麦,融入的是英国;到达诺曼底的人成为法国人。

——然而,约800年从斯堪的纳维亚到达格陵兰岛的维京人呢?他们打败了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的当地原住民多赛人,在1000年左右到达了北美(甚至比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到达美洲还要早500年。)可惜没能和当地的印第安人竞争,又回来了,甚至消失了。后来格陵兰的维京人呢?

——1200年,维京人被迁徙至此的因纽特人打败,彻底消失。今天,在格陵兰,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维京农场、基督教堂和其他遗址。

-现在,因纽特人主要生活在格陵兰岛。但是,记住,那是在白人丹麦人的管辖之下。

四。与北极有关的几个问题:

-北方航线:如果开通北极航线,华盛顿到莫斯科的航行距离将至少缩短1000公里,伦敦到东京的航线可以从现在的28000公里缩短到16000公里。这样运费就大大降低了。人类探索了5-600年。希望它早日正式开放,造福人类。

-军事竞赛:由于北极到同纬度任何地方的距离都是最短的,而且世界强国都在北半球,北极就成了各种导弹、潜艇等武器竞赛的最佳场所。

-维京人灭绝之谜:为什么来自欧洲的基督教维京人败给了因纽特人,从格陵兰岛消失了?是的,让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因纽特人:1000年左右在白令海峡崛起。他们是主动还是被动地选择了又苦又冷的地方生活?现在为了保护动物,捕鲸被严格限制,生活被动。他们有光明的未来吗?据说他们的起源和印第安人一样,来自亚洲。在此祝他们都越来越好!如今,它们主要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岛的北极圈内外。总人口约13万人,居住在格陵兰岛(5.3万人)、阿拉斯加州(4.1万人)、加拿大北部(3.4万人)和俄罗斯的白令海峡(约2000人)。

南极洲:陆地和海洋条件:大部分是南极洲(大陆),气候条件:极寒气候,条件:石油,煤炭,铁矿石,代表动物:企鹅。

南极冬季平均气温-35,夏季最多暖和4、5;北极呢?最高气温0,最低气温-50。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是为中国科学家和科研团体或组织提供南极多学科和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的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成。

中国美国的南极科考站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在建的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恩克斯堡岛第五个科考站。

5.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生态旅游:以鲜明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以生态友好的方式进行生态体验、生态教育和生态认知,从而获得心理和生理愉悦的旅游模式。

传统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你是要坚持还是放弃?生态旅游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响应。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卡里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年均增长20%,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缙云,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

生态旅游[1]最早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塞巴尔塞巴罗斯-拉斯库瑞恩于1983年提出的。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学会将其定义为在某一自然区域内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一种旅游行为。[2]

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负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和现有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在不干扰自然区域、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3]

当时,关于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首先,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观;其次,生态旅游的目标不应被破坏。在全球人类面临环境危机的背景下,[1]随着人们的觉醒美国的环保意识、绿色运动和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传遍全球,其内涵也不断丰富。鉴于目前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1]从生态旅游的关键点之一出发,旅游界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自然旅游和回归自然旅游鉴于旅游业发展中的各种环境问题,旅游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从生态旅游的第二点来说。同时,世界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旅游。[4]

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对象已经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变为自然风景谢所指定的风箱拉斯卡里,也就是保持一种相对原始的性质。这些自然风光在国内被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被定位为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据美国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的旅游收入为550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美元。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几乎有一半是参观热带雨林的生态游客。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1994年到非洲的国际游客人数为1857.73万人,其中生态游客占相当大的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日去大自然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西方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视对旅游客体的保护。在发展生态旅游时,要避免大规模建设等破坏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徒步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少,藏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篷露营,尽一切可能减少旅游对旅游对象的影响。在生态旅游的管理中,环境保护的口号很响亮,如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自然奥秘、保护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标志系统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愉悦中增强环保意识,让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的自然课堂的环保意识。

过去,西方游客喜欢去热带海滨休闲度。热带海滨独特的温暖阳光(太阳)、蔚蓝大海(大海)和舒适的沙滩,让生活在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感到身心平静。作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三个S成了西方人向往的地方。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游客环保意识增强,西方游客的旅游热点从三个s到三个n,也就是对伟大的自然,要记住怀旧情结使人类一度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他们能够进入涅_当它们融入自然时。

更加强调保护自然景观和可持续旅游业。

6.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山对人的影响分两部分,主要是优点和缺点。

弱势群体

2.植被好,风景美,天然氧吧,有益健康。

3.丰富的旅游有利于旅游和经济的发展,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7.地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第一个理论是区域分化理论。旅游的特点、区位和环境共同构成了旅游开发的区域条件。

环境的区域差异和分异规律是旅游开发条件区域形成的背景条件。在文章《论我国旅游开发条件的地域性》中,论述了中国的地域特征与美国旅游与中国的区域差异认为在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基础上研究旅游的区域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旅游区,是开发旅游的途径之一。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和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和复杂性。我认为在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旅游进行分区,寻找旅游的独特性,可以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二个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两个基础:

首先,旅游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组成因素,旅游的开发应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其次,旅游的实力和可利用潜力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导向型旅游开发要在保护旅游的前提下进行,市场导向型开发要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旅游开发,有利于保护旅游,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实现。

第三种理论是系统论。旅游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自然景观旅游和人文景观旅游,并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因此,旅游的开发应从总体布局出发,进行系统规划,分析、基础设施、客源市场和投资条件等。并有重点地循序渐进。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开发旅游,有利于明确重点,分清主次,使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与周边环境和其他地区相协调,整体上具有层次感和整体性。

第四个理论是区位理论。点轴发展理论是应用最广泛的理论。点轴系统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地理学家鲁大道根据中心地理论、空间扩散理论和增长极理论提出的。是基于点轴开发模式,并分析了南疆铁路沿线旅游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从而提出了开发旅游的思路。我国旅游在国家层面、区域层面、省级层面和小区域层面分布严重不平衡。旅游的非均衡空间分布可以优化旅游的空间结构,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功能,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五是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Butler提出旅游目的地的演化经历了六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或复苏阶段。旅游的开发还需要根据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旅游目的地所处的阶段对症下药并考虑旅游是否应该深度开发、小规模改造、调整或关闭等。一个地区的特点旅游生命周期源于的特性,第二次开发也应基于这一理论,不同层次的开发和改造应在不同阶段进行

游客旅游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的观光游览、提高层次的购物、专门色谱疗养、疗养、会议、宗教崇拜等。

除此之外,还包括游客游客的决策行为空间行为等等。

只有充分考虑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才能设计和开发出符合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这样旅游的开发才会更加有效和合理。

:8.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对策

1.打造优质项目。

1.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精品园区;2.打造推广150条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乡土气息浓郁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3.建设200个天蓝、地绿、水清、安居乐业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第二,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水、电、路、电信、互联网等设施建设,完善餐饮、住宿、休闲、体验、购物、停车、厕所等设施。提高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休闲服务等标准。用标准化的服务打造知名品牌,用品牌聚集精华。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技能。监测行业发展,选择重点县和商业实体实施直报。

9.极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和意见

(兰州)极地海洋世界体育场是目前国内海拔最高的水族馆,也是甘肃省第一、四代水族馆。项目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累计投资约3亿元。是2015年兰洽会七里河区文化旅游重点招商项目。场馆规划有热带海洋区、河流湖泊区、梦幻水母区、海底潜水区、冰河区、沙滩海洋区、热带雨林区等七大功能区。游客可以在展厅里看到美人鱼表演、海狮表演、鲨鱼舞等特色表演。在游客体验区,他们还可以给海洋动物喂食,与海洋动物合影,进行有趣的海洋池潜水体验。

我建议它it’早上去更合适,看更多的节目。

10.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措施

科技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下:

1.科技的进步必然带来国力的提高,人民的收入会相应增加。有了更多的钱,人们美国人的旅游意愿将不可避免地增加。

2.科技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景区的多元化,还有赖于声光电的主题景区,任何一个景区都是随着科技进步不断迭代的。例如,三峡大坝、广州塔、田燕等。一切都要靠科技进步,景区小到智能导游、索道、电梯,大到悬浮玻璃、环境、人流监控,都要靠科技进步。

3.飞机越来越大,火车越来越快,邮轮越来越好,给出行方式带来了便利和舒适;足不出户就可以预定旅游期间的交通、住宿、导游、土特产。

4.科技进步让出行更安全。各种无卡支付、眼检、人脸识别,确保资金和人身安全。

5.科技的进步也可以让远离地平线的景点通过VR技术,让你身临其境。

总之,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将把人送上太空进行旅游。

11.极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和措施

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联合国大会近日通过决议,将2017年定为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因此,自2016年以来,旅游局推出了旅游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十大措施:举办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推出促进绿色旅游发展行动,推出公共服务和目的地建设行动,推出旅游信息系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