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吉曙光救援队怎么样

2.王曙光的科研经历与成就

3.曙光救援队是什么组织

4.汕头,海洋经济迎来“第二春” 人生第二春什么意思

5.李俊的承担的项目

曙光防灾教育公园曙光防灾教育公,曙光地址

厦门曙光救援队是属于社会服务机构。厦门曙光救援队是一支立足福建、面向全国的公益性民间救援队,拥有社会志愿者、专业志愿者。拥有相当专业的救援体系,潜水特勤组、救援搜救犬队、山地高空救援组、水域救援组、建筑坍塌救援组、声呐搜寻组、心理危机干预组等。

曙光救援队:

曙光救援队发源于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成立于2009年,是由一些热爱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组成的民间志愿者服务队,共有志愿者600余人。担负着公益救援、救助、抢险救灾、自然灾害救援、应急培训的志愿者服务队。曙光救援队成立以来能够很好地承担起救援、救助的任务,共执行紧急救援任务60余次,并且能够在学校、社区、企业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减防灾公益培训及综合应急演练,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安吉曙光救援队怎么样

辽阳市国土局

辽阳市宏伟区

(2013年5月29日)

根据2013年最新排查成果,辽阳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89处,列入市本年度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57个,宏伟区前进村石洞沟崩滑塌地灾隐患点就是其中的一个。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检验《辽阳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效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完善抢险救灾体系。决定于2013年6月26日10:00—11:00举行,本次应急演练由辽阳市国土局和辽阳市宏伟区联合主办,宏伟区曙光镇和辽阳市国土局宏伟分局共同承办,辽阳市气象局、辽阳市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曙光镇前进村等单位协办。为确保该演练活动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通过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使得群众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危险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由于崩滑塌易发生区域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诱发因素影响,崩滑塌极易发生。在此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辽阳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区人民和区国土局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崩滑塌威胁区内的人民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并取相应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地点、背景

地点:宏伟区曙光镇前进村石洞沟居民点。

环境:该地质灾害点地处低山丘陵地貌,上部残坡积砂质黏性土,下部为震旦系钓鱼台组石英岩,发育3组节理,边坡平均坡度20°~60°,坡向180°,原始坡高40米,植被不发育,可见6~10处突兀的探头石。该边坡现状稳定性一般,潜在稳定性较差,存在崩滑塌隐患主要地质灾害引发因素为降雨、风化,危及该斜坡下方5户20人生命财产安全。

该滑坡隐患点编制有《防灾抢险方案》,村民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五、预计参加人员及车辆

预计207人,各种车辆56台。

六、演练内容

(1)演练前先把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危险区群众手中,张贴标语、宣传画,设立警示牌、避险路线指示牌、安全地点(避险点)指示牌等。

(2)发布避险信号(用铜锣警报)。

(3)组织群众按规定路线转移到安全地带。

(4)避险安全地带必须做到“四有”,即有吃、有住、有穿、有医疗保障。

(5)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对群众进行一次现场培训,发放宣传材料。

(6)结束后,进行总结、宣传。

七、演练准备

演练前一周召开由相关市、区、镇、部门领导各小组成员等参加的会议。说明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具体实施的有关问题和分工等。

指挥长:祁龙 市国土局副局长

马志刚 宏伟区人民副区长

副指挥长:张树生 宏伟分局局长

马东 曙光镇镇长

1.综合联络组

组长:王云祥 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夏辉 曙光镇国土所所长

成员:王威 村支部书记

高利杰 市地灾指导中心副主任

主要职责:组织制定详尽的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演练方案,联络、组织协调各演练部门之间的关系,及时处理、解决演练过程各种困难,并研究对策,搞好实际演练前的预演。

2.撤离疏散组

组长:李喜 镇武装部部长

副组长:高义飞 村民兵连长

成员:队员15人(村基干民兵)

主要职责:迅速组织撤离疏散组人员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转移灾害现场的财产。

3.交通管制组

组长:刘希昌 区交警支队副队长

成员:交警及管路协理8人(村基干民兵)

主要职责:维护交通秩序,实施交通戒严封锁。

4.治安秩序组

组长:金晓明 镇派出所所长

成员:派出所及联防人员15人(警察4人,其他11人)

主要职责: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巡逻。

5.应急技术组

组长:杨毅柠 勘查规划院主任

副组长:张春彬 国土所副所长

成员:市地灾应急指导中心10人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

6.后勤保障组

组长:毛文学 民政局副局长

副组长:镇民政办主任

成员:区民政部门3人,镇民办工作人员7人,共10人。

主要职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搭建帐篷,储存和发放救灾物资;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

7.医疗救援组

组长:李威 区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王振杰 疾控站站长

成员:镇卫生院医生、护士、司机8人

主要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病。

8.宣传报道组

组长:孙强 区外宣办分管电视主任

副组长:刘军 市信息中心主任

成员:区电视台、市国土办公室、市信息中心主任、宏伟区国土局、市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等8人。

主要职责:对此次演练的宣传报道;对群众进行一次现场国土局、培训,并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材料。

八、演练程序

具体见演练脚本(略)。

王曙光的科研经历与成就

好。

安吉曙光救援队救助救援培训很到位,而且能多次在学校、社区、企业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减防灾公益培训及综合应急演练,提升空间大,所以好。

安吉县曙光救援队成立于2022年05月19日,注册地位于安吉县上墅乡田垓村,法定代表人为张恒。经营范围包括水域救援、山地救援、地质灾害救援、道路救援。

曙光救援队是什么组织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组合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及性能设计方法,2007.1-2009.12,项目负责人;建设部专题项目:基于随机地震反应的隔震结构性能设计方法研究,2008.1-2009.12,主要参加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跨桥梁阻尼消能减振技术研究,2003.9-2006.8,主要参加人;江苏省建设厅科技项目:内部连接消能减震高层筒体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2006.10-2008.10,项目负责人;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隔震技术在文物古迹建筑修复、加固中的应用研究,2002.10-2005.10,项目负责人;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粘滞阻尼墙及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2001.9-2003.12,主要参加人。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参加的“中高层大开间钢筋砼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项目,于2002年12月通过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鉴定,“项目研究成果总体居国内领先水平”。参加的“城市防灾减灾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研究”项目,于2003年6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建筑物震害预测的模糊判别等数学模型的构造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的“新型隔震结构体系的研究及应用”项目,于2004年12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200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的“地铁对临近建筑的振动影响及其防治技术研究”项目,于2008年12月通过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鉴定,“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地铁临近建筑水平与竖向隔振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参加的“中高层异形柱—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项目,于2008年12月通过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鉴定,“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参加的“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及装置产业化开发”项目,于2008年12月通过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鉴定,“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直径隔震支座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参加的“高层建筑带箱式转换层结构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于2008年12月通过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鉴定,“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参加的重要工程咨询项目: 杭州湾大桥工程动力分析与减震技术研究,2003年; 苏通大桥结构抗震与减震设计复核,2004年; 青岛海湾大桥抗震性能分析,2005年; 浙江湖州南太湖大桥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研究,2004年; 宿迁市文体综合馆结构隔震设计,2001年; 宿迁市人防指挥大楼结构隔震设计,2005年; 宿迁市教育大厦结构消能减震设计,2003年

汕头,海洋经济迎来“第二春” 人生第二春什么意思

曙光救援队是专业救援的志愿者队伍。

曙光救援队是一支服务本地、面向全国,进行广泛国际合作专业救援的志愿者队伍,救援行动最远抵达南美洲厄瓜多尔执行国际地震救援任务。5A级社会组织。

目前厦门本地拥有注册志愿者1326人,涵盖水域、山地、高空、潜水、搜救犬、城市搜寻、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救援指挥保障等专业领域,担负执行危难险重任务,多次为驻军部队及应急、消防等部门提供专业技能培训。

以“做事纯粹、用心纯净、守望相助、互助友爱”及4个“S”(自身安全、队友安全、环境和群众安全、被救者安全)的基本理念,按照统一的规范建队标准,以厦门市曙光救援队基本理念,在全国各地孵化扶持并授牌了近百支曙光救援同盟团队。

队伍概况

自08年汶川地震救援以来,一直坚持在公益救援领域的王刚队长作为发起人,自筹资金号召一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具备专业救援技能的志愿者,组建社会公益应急救援志愿团队—厦门市曙光救援队,秉承“做事纯粹、用心纯净、守望相助、互助友爱”的理念,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乃至走出国门,为全社会民众提供无偿、专业的应急救援服务。

包括高空(山地)、水域、城市寻人、心理危机干预、抢险救灾、技术培训、减灾防灾科普宣导以及应急指挥保障等。同时面向社会设立求助热线电话,365×24小时接受社会紧急救助,承诺对社会提供的所有救援行为均为免费。

截至目前已累计执行各类救援任务4000余次,国内重大灾害救援37次,国际救援6次,行程最远到达南美洲厄瓜多尔进行地震救援,受益人群超过20万。仅2020至2021年度,全队本地出动各类求助任务1931起,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现场营救轻生人员157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曙光救援队

李俊的承担的项目

十二五”开局之初,政策利好,汕头港迎来发展良机。 这一年的5月,院批复汕头经济特区的范围从原来的汕头市区扩展到汕头全市,覆盖了汕头市域的“六区一县”。媒体界普遍认为,此举不仅为汕头特区赢得了更广的发展空间,也同时为汕头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维与血液。

同年的11月,国家政策再次对汕头给力,《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经院批复同意,作为以“港口立市”的汕头而言,再次迎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按照规划,为了配合全省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就广东省航运业的发展提出了提出了“一核两翼”的战略布局,位居粤东的汕头占居其中“一翼”,担负着对接海西经济圈“东翼”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的重任。这意味着,和未来的广东一样,汕头将从“陆地”走向“海洋”。

业界人士认为,对比首轮“特区范围扩展”的政策利好,这一轮的海洋经济战略宏图,无疑成为汕头特区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港口丰富 助推海洋经济提速

汕头海洋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得益于该区域丰富的港口。

据了解,汕头建立经济特区30年来,港口建设蓬勃发展,得益于天然的地理条件。多年来,汕头新建码头泊位60多个,其中1~5万吨级泊位码头18个,3000~5000吨级泊位码头23个。至2009年全市港口通过能力达到3244万吨,比改革开放前(只有3个中级泊位)增长20倍。而港口作业区,由改革开放前只有老港区增加了石港区、马山港区、珠池港区、广澳港区和海门港区。

多年的改革开放同时也促进了汕头港的生产发展,其港口吞吐量不断刷新记录。1982年汕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200万吨大关,2006年突破2000万吨大关。2011年汕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005万吨,比增14%;完成集装箱110万标箱,比增17%,进入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0强。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两项指标的增幅,均分别高于当时全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平均数的4.5和19.3个百分点。

目前,汕头港已发展成为我国沿海25个枢纽港之一,开港至今已与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的289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并拥有7条国际班轮航线。国内方面,汕头港集装箱航线可以直达上海、青岛、天津、大连、台湾等26个港口。

由于特殊的港口优势,汕头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汕头海洋经济年均增长12.5%,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临海工业、海洋渔业等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201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248.28亿元,同比增长27.3%,是“十五”期末的1.7倍,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海洋三次产业比例为30.8:32.5:36.7。与此同时,汕头的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亦呈现良好态势,港口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7.5亿元,与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268个港口建立了海上经贸航运关系。到2010年,港口泊位数达到8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有18个;货物吞吐量3509万吨,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十一五”年均增长15.2%;集装箱吞吐量93.5万TEU,比“十五”期末增长了154%,“十一五”年均增长20.7%。2010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76亿元,水产品总产量39.9万吨,水产品出口量9万吨,出口额5.33亿美元。

港口建设 推动城市海洋经济稳步向前

作为一个依靠海运贸易发展起来的港口城市,汕头市的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成为一种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港口与城市的命运息息相关,可谓“一损俱损,一荣共荣”。

汕头濒临南海,内陆江河密布,沿海港湾众多,拥有海岸线长达289公里,占潮汕三市海岸线总长的四分之三,适宜建港的自然水深岸线28公里,可建5~30万吨级码头泊位50多个。汕头市有关规划显示,预计至2020年,汕头市将把汕头港打造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年通过能力达1亿吨的大港,充分发挥港口集聚优势,为城市海洋经济深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作为港口建设的同步内容,汕头还将强化汕头港作为枢纽港的功能地位,充分调整港区产业结构,搞好区域经济协作,改善大通关环境,建设大型码头泊位,巩固和发展本地航运业,增强水运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粤东、赣南、闽西的经济腹地;积极把汕头港融入“海西”经济,先行先试,与粤东、赣南、闽西等地开展交通运输协作,充分宣传汕头通关环境及港口发展潜力,吸引上述地区货物从汕头港进出口;进一步改善汕头港大通关环境,改观海关、检查、检疫等一站式服务,促进港口物流大进大出,快进快出。

汕头市有关部门表示,依托大手笔的港口建设,到2015年,汕头市的海济经济总量将显著提高,海洋生产总值将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53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海洋经济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初步建成环汕头湾海洋经济核心区、南澳实验县、南澎列岛海洋生态保护示范区、北部现代海洋渔业优化带、东部滨海新城拓展带、南部临海工业集聚带等六大功能区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相对集中、功能清晰、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空间格局,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培育5家以上的海洋高科技企业,形成一批海洋技术专利和自主知识品牌,初步建成全国具有领先水平的“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海量比2010年减少近10%,主要河口、港湾、滨海旅游区等重要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沿海地区和主要大岛的防灾减灾体系有效建成;海洋综合管理显著优化,逐步理顺海洋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出台一批扶持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海洋监测、监视网络,初步实现海洋管理和公益业务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据介绍,到2015年,汕头市将初步建成海洋强市,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强市。

政策给力 海洋经济迎来发展黄金期

海洋国家战略的出台,一方面给汕头海洋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推动着汕头地方海洋战略布局的启动。

汕头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不仅让汕头得到了机遇,也让汕头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在承接《规划》带来的利好之余,汕头“变本加厉”,依托自身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按照“以海引陆、以陆促海、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打造环汕头湾海洋经济核心区,做强东海岸新城拓展带、南部沿海产业带和海岛开发保护带为着力点,重点培育广澳、海门、后宅、青澳四个海洋经济发展节点,制定形成了“一核、三带、四节点”的“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格局。

据介绍,《规划》中的“一核”是指包括金平、龙湖、濠江、潮阳四区环汕头湾的海域及依托陆域,是汕头经济发展基础最完善、海陆经济发展最协调的区域,承载着城市功能重塑和品质提升的重任,是汕头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区,对汕头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该区域将重点发展北部海洋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海洋高技术产业、海洋金融商务和海洋科技研发;规划建设南部海洋湿地公园,推进发展高端滨海旅游,培育发展海洋职业教育、海洋会展业、现代物流业;西部牛田洋则重点发展海洋科技教育产业,打造粤东海洋教育中心等。

“三带”是指做强东海岸新城拓展带、南部沿海产业带和海岛开发保护带。“三带”的开发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海洋经济总体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重点培育的广澳、海门、后宅、青澳四个海洋经济发展节点,是推动港口、产业和城镇联动开发,提升汕头沿海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点。

此外,汕头市还就提升发展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现代海洋渔业、临海工业在内的传统优势海洋产业,以及扶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等现代海洋产业进行了详细规划,并分别就提升海洋科技支撑能力、完善涉海基础设施、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学开发海域、建设南澳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县、推进海洋区域合作等规划内容进行了科学的细划。

有业界人士表示,汕头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宏篇巨制,不仅是汕头海洋经济今后10年的发展纲领,更是《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有益补充,《规划》对推动粤东、粤西乃至整个广东的海洋经济发展也同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人体热环境与着装舒适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主持,进行中。

2、多功能运动服装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9年,主持,进行中。

3、着装舒适性客观表征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2008年,主持,进行中。

4、吸湿速干高性能运动服研究,上海市教委 “曙光”项目,2008年,主持,进行中。

5、衣下空间的构成性状及表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主要参与,进行中。

6、高性能服装研究及评价,“211工程”建设项目“现代服装先进技术与艺术创意”子项目,2008年,主持,进行中。

7、电子信息纤维材料及其智能服装的工程化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2007年,参与,进行中。

8、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7年,主持,进行中。

9、“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7年,主要参与。

10、FTD17舱外航天服暖体人系统研制,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007年,参与完成。

11、应急救援全面防护服研究,上海市教委,2007年,第一完成人。

12、功能性纺织服装的研究和开发,浙江美伊服饰有限公司,2007年,第一完成人。

13、上海世博会等反恐防灾应急救援用防护服研发,加拿大国家研究会(NRC)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006年,主持,第一完成人。

14、全球供应链上的服装快速反应系统研究,教育部直属高校聘请外籍教师重点资助项目,2006年,第一完成人。

15、新一代多功能防护服用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上海市经委重点产学研项目,2006年,第一完成人。

16、服装快速反应系统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5年,第一完成人。

17、全效防护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海市科委,2005年,第一完成人。

18、功能服装与人体工程研究,上海市教委纺织科学工程重点学科(纺织工程、服装)建设项目,2005年,第三完成人。

19、防护服性能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5年,第一完成人。

20、着装人体部位冷感受差异性研究,2003年,第一完成人。

21、我国女子标准体型研究,上海市教委,2002年,第三完成人。

22、湿舒适型功能针织服装研发,2002年,第一完成人。

23、HYF航天员尿收集装置研制,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001年,第三完成人。